系部简介
燕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介绍
燕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是在1960年成立的无线电技术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最悠久的专业,目前拥有电子与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硕士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目前电子通信工程系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1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6名,副教授18名,80%以上的教师获得本专业博士学位,60%以上的教师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80%以上的教师承担了省部级科研项目。经过全系教师团结协作、发奋努力、辛勤工作,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已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2017年建立了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目前在信息鲁棒传输与编码、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电磁探测与应用、模式识别、生物信息控制与处理、通信信号处理、多源信息融合等技术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丰硕的科研成果。该系历来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注重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1年该系“电子与信息工程“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首批入选专业,2016年该专业代表中国接受<<华盛顿协议>>国外专家组认证考察,为接纳中国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做出贡献,工作得到国内外专家以及教育部一致好评。目前该系全部专业按照国际工程认证标准展开教学活动,实施基于OBE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规范各类教学活动,树立标准意识,推荐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该系教师积极开展关于教学实践改革活动,多次获得了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现每年为国家培养近300余名本科生、80余名硕士研究生、10余名博士研究生。
历史沿革
1960年3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决定在富拉尔基分校(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创办无线电技术专业,成立无线电教研室, 1962年无线电技术实验室成立。
1963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后,无线电技术专业停办,期间停办8年,至1972年恢复招生。
1978年与电子学教研室联合招收电路与系统专业研究生2人。
1984年计算机工程系成立后,无线电技术专业行政归属划拨给计算机系管理。
1985年无线电技术专业部分迁入秦皇岛,东重本部停止招生,分校开始招生。
1986年获得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4年9月,无线电技术专业更名为电子工程,1999年按照国家学科委员会二级学科规范要求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
1994年增设通信工程本科专业,1995年9月开始招生。
1996年至1998年,电子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按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类招生,学生入学两年后重新划分专业。
1996年电路与系统学科被原机械工业部评为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划转为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
1998年具有电路与系统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9月招收第一批博士研究生。
2002年9月,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研究生开始招生。
2002年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开始招生。
2004年9月,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研究生开始招生。
2003年增设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2004年9月开始招生。
2003年电路与系统学科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以其所在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2007年,批准成立光-电子-通信专业实验省级示范中心。
2011年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4年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因为专业调整停止招生。
2016年1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接受华盛顿协议外国专家组观摩的专业认证考察。
2017年9月,建立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简介
燕山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于2002 年获得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包含两个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本学科依托河北省“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强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培养信息类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2014 年获得河北省重点学科培育计划支持,2017年建立了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学科以多源信息获取和智能处理为特色,开展多源信息融合、新型离散信号设计理论、信号的稀疏表示和重构、雷达成像和目标检测、多相流及其参数测量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方向的研究,各方向研究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形成协同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本学科 30 名教师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18 人,具有博士学位20 人,留学归国人员3人,45 岁以下人员23 人,是一支朝气蓬勃、极富创新能力的队伍。拥有省三三三人才1 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 人。
近五年,本学科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电子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共计240 余篇,被SCI、EI 检索100 余篇,获得国家级项目18 项,省部级项目24 项,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 项。本学科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教育是全国第一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单位,在河北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燕山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5 年代表国家接受华盛顿协议组织外国考察团观摩考查,为中国工程教育正式进入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做出重要贡献。本学科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五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海湾公司、秦皇岛港务局等单位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支持了京津冀地区诸多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本学科注重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和合作,与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学科介绍
燕山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源于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1986年获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1998年获电路与系统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设立电路与系统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电路与系统国防特色学科实验、河北省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隶属于河北省“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强势特色学科群。
本学科拥有完善的科研平台,依托河北省“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强势特色学科群,在多个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与研究特色。结合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建设主战场面临的关键技术和重大社会需求,瞄准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的重大需求,本学科形成了五个主要学科方向:(1)光电检测及传感网络:海洋环境生态监测与通信网络技术、大型机械装备运行状态监测与数据处理等方面研究;(2)电磁场理论及应用:电磁场理论与技术,微波与毫米波理论与技术,激光理论与技术,电子系统应用等方面研究;(3)图像处理与信号感知:信号稀疏表示、压缩感知、压缩成像、超分辨率、模糊图像复原及神经信息处理等;(4)多源信息智能感知: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和多源信息检测及融合技术;(5)工业过程检测与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的监控测量与故障诊断、机械人自主学习与行为规划等方面研究。
本学科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约占85%,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3人,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了国家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近年来本学科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广电、中国移动、华为、海湾、秦皇岛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秦皇岛鹏远光电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技术革新提供了诸多支持。作为河北省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本学科与康泰医学公司联合成立了河北省首批“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同时本学科注重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和合作,与哈佛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克莱姆森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电子与通信专业硕士学科介绍
燕山大学电子与通信专业于2012年获得专业硕士学位学科授予权,本学科依托河北省“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强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培养掌握电子与通信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具有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独立解决实际电子与通信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开创性工作的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2014 年获得河北省重点学科培育计划支持,2017年建立了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河北省重点实验室。作为河北省电子与通信领域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本学科与康泰医学公司联合成立了河北省首批“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由于工程硕士是直接为企业培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以行业来看覆盖面为:通信系统与通信网及其设备,广播电视系统与设备,电子仪器仪表,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电子、光子及光电子元器件, 微波器件、设备与系统,电子材料与纳米材料等。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看,本领域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安全技术,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宽带通信与宽带通信网,多媒体通信,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其应用,通信与测量系统的电路技术,微波技术及其应用,微波传输、辐射及散射,微波电路,微波元器件,微波工程,光电子学与光纤通信工程,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制备。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新型传感器及传感网络、现代信号处理技术与应用、数字图像信息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通信、通信编码、语音处理与语音合成、电磁场与微波应用、嵌入式系统、光纤通信与应用、模式识别与应用、生物信息处理及其应用、智能信息处理。 本领域近年来瞄准国内外信息领域前沿技术并围绕国民经济建设需求,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了国家863、973计划项目、大量省部级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本学科现有教师5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8人,同时聘请了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顾问教授或兼职教授。
主任(副)职责
一、领导和主持基层教学单位及所属实验室的全面工作,贯彻执行学校下达的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
二、领导制订和实施基层教学单位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认真总结学期和学年的教学工作。
三、负责落实每学期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妥善安排任课教师,以保证所开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组织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选用和编写教材及其它相关资料。
五、负责对基层教学单位成员的教学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和评议。
六、负责试题的审定和评卷标准的审核,作好成绩评定和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七、领导和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八、负责本单位人员的教学工作量审核。
九、领导并检查所属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保证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给院(系、部、中心)和教务处,提出处理建议。对情节严重者,有权提出将其调离教学岗位的建议。
十一、负责主持与本单位有关的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论文)及答辩等工作。
十二、定期对本单位人员的教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审核,按要求向院(系、部、中心)领导汇报并将考核材料记入教师教学业务档案。
十三、主持基层教学单位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