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学术活动周”第六期暨“周末专家河北行”活动在学院行知报告厅、英慧报告厅和线上举行。活动邀请了北京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李昊轩、郑淳元、周川、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李晓琪等大模型领域青年学者作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燕大-智谱AI联合实验室承办。

上午,李晓琦以《大模型时代为具身体赋能》为题做了线上报告,综述具身大模型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北京大学董豪教授团队在具身大模型方向上的创新性工作,并展望了具身大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随后,智谱AI战略生态部门产业生态负责人赖韵洁、陈玲组织了主题为“大模型时代”的OpenTalk。
下午,李昊轩带领团队成员郑淳元、周川做了题为《大语言模型与因果推理》的报告,围绕能够处理多种任务和领域的通用大语言模型(例如BERT、GPT等)的前沿研究课题进行介绍,讨论通用大模型的技术基础(BERT、GPT、T5 模型、专家混合模型、基于检索的模型)、新兴能力(知识、推理、少量学习、上下文学习)、微调和适应、系统设计以及安全性和伦理。并深入讨论大语言模型和因果推理的结合,讨论了如何借助微调技术使得大语言模型能够回答因果问题,发掘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帮助人类做出更加精细和个性化的决策。

讲座海报

赖韵洁主持题为“大模型时代”的OpenTalk

李昊轩作学术报告
本次学术活动聚焦在大模型领域,深入探讨了具身大模型、大语言模型与因果推理等方向,为参会师生提供了更深入的学习机会,拓宽了科研思路。活动的举办活跃了学院的科研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对科研的热情。
学术活动周旨在为学院师生提供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邀请各个领域内的优秀学者与著名学者分享学术成果,畅谈科技前沿,让师生近距离地了解顶级名校“高大上”的科研成果,以期在交流碰撞中,启发师生的科研思路,活跃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