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日 

 第18教学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召开第二十期辅导员畅享汇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09 09:53  点击量:

10月8日上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在西校区里仁行政楼115室举行第二十七辅导员畅享汇。会议由学生科长王恩福主持,院党委副书记陈革新、副处级辅导员李浩然,团委书记方立华以及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各年级辅导员首先汇报了自己本周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情况。王恩福老师安排和布置了节后学生返校统计,学风考风建设以及毕业班就业等工作。陈革新书记就目前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内容进行了重点的强调,他讲到,双节后的这次会议即是总结工作,分享心得,同时也是一次收心会,全体辅导员要认真做好学生的返校统计,掌握学生情况,把安全稳定工作落实到位。新生辅导员要通过集体晚自习、定期查出勤等方式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良好的学风和考风打下基础。毕业班的各项工作要提前开展,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理清学生的考研和就业意向,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高质量结业。最后,陈书记强调,从事辅导员工作要有政治敏感度,要密切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对时事的反映,要能够通过党员和学生骨干了解学生对学校和老师反响较大或意见较为集中的思潮,做好劝导和解释工作,防止小苗头变成大事件。

会议现场

在分享环节,范在源老师总结了自己在处理学生考试作弊事件中的经验和体会,他认为,学生的考风是学风的集中体现,学生在学习状态不好的情况下想要通过考试,必然会动歪脑筋,不能单纯的把抓考风工作放在考场开展,要从学生入学起抓好学风建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然不会铤而走险。一旦学生出现作弊行为,辅导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校规校纪秉公办事,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作弊背后的自己要付出的代价。

宋江涛老师分享了《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鼓励年轻人“要做一个nice的人,也要做一个耐撕的人”。文章中提到,在青年人群体中,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叫。前者不难理解,无非是青年人自我勉励,要做到向上向善、积极乐观、与人交好。“仁者爱人”“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老理儿。“耐撕”这个词更多地表达了青年人对现代生活的一种“向外探索”的态度:在竞争环境下,要尝试为自己争取,努力用实力证明自己,心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斗志;在复杂世事中,要圆通但不圆滑,时刻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保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气节;在受挫遇阻时,应坐得住冷板凳、挑得起重担子,经受得住磨难与考验,充盈“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心性。

王宇老师分享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副教授陈培永,讲述青年公开课——《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逻辑》。她原引课程中的话谈到:我们将改革进行到底,实现这个目标那就是进行到底,但是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我们每一个人的需求、整个社会的需求,它是一个不断地丰富的过程,必须通过不断地改革来解决、满足这方面的需要。也就是在一定阶段上,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够了。就算改革到了一个阶段,我们现在有新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要实现我们大家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美好生活的需要的过程,它可能还是需要一个不断地进行时。所以改革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改革的事业绝对不是只考验改革的领导者的政治智慧、政治勇气和政治担当,它也考验一个国家国民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只有改革的领导者的力量是不足以去领导、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必须是由我们所有的人都去参与,才能够把改革开放变得更好,让改革开放给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更多的人生出彩的机会。